导读:
1.行政推动的“一票制”将对流通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。
2.互联网+”医疗供应链金融将会成为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。
3.流通公司在药品、耗材上的价格话语权不断降低。

其中一点“推进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”,背后的深意,对已在寒风中瑟缩的中小流通企业而言,可能真的是点对点的会心一击。原先我们看到的无论是山东、福建还是广东的一票制,基本上都是药品流通次数不得超过1次,由医院和药企直接结算货款,药企和商业公司直接结算配送费用。这次官方发布的统筹文件,则实实在在的绕开了医疗机构,由医保基金和药企直接对接。管你医院关系硬不硬,这次直接和医保结算,此前的一系列流程可能都需要相应跟着变化。当然,我们也都知道,在全国轰轰烈烈“两票制”的背后,药价、耗材价格虚高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,如果说“一票制”出马,一定能挤出流通水分,这句话本身就含有很大的水分。但我们唯一可以肯定的是,从现阶段两票制影响的余韵来看,行政指令的推动一定有利于大型流通公司攻城夺地,对流通行业格局产生重大影响。影响一,就是商业公司或者说流通公司在药品、耗材上的价格话语权不断降低。
在传统流通模式中,除了少量大型药企、械企拥有自行配送的渠道外,一般的生产企业都是委托商业公司进行配送。同时,这些配送的还承担着最为重要的垫资的功能,因此往往拥有较大的价格话语权。
“一票制”后,商业公司转型成为CSO已经不可行,因为跨过了商业公司,医保直接和企业结算,商业公司不再起到资金垫付的作用,仅仅只有送货功能,无形中削弱了商业公司的定价话语权。
影响二,商业公司的利润空间可能会被压缩,转型三方物流将成为流通公司的新选择。
由于一票制,强调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两点间交易,商业公司如果单纯提供物流服务,就面临社会物流的直接竞争。如顺丰、京东、邮政这几年切入医疗器械配送,不经手货款、不赚取价差、不拥有商品物权,只赚取正常的物流委托配送费,明显对市场有所冲击。
当然让不少中小渠道商庆幸的是,这些社会物流仅仅只能提供配送,暂时无法提供跟台、消毒等器械配套服务,但这毕竟不是长久之计。
居安思危。中小渠道商如果在行业剧烈变革中,加快获取三方物流认证,迅速开发供应链上的增值服务能力,将有效的建起竞争的护城河,而此前积累的终端渠道能力和创新能力,将成医药商业公司在新环境下的立足之本。
零库存集团也正式考虑到这一点,正努力向全产业链医用耗材供应链管理服务公司转型中,目前已取得上海市医疗器械第三方物流许可证。
影响三,药品、耗材供应链将变短,生产企业异地设前置仓将成为必然,生产企业仓储跨区运营将成为趋势。
随着“一票制”来临和新的药品管理法实施,生产企业将成为产品质量和供应的责任主体。采用第三方物流后,供应链管理的责任也落在药厂身上,医药生产企业将逐步介入供应链管理,成为链主。比如2018年,广药集团与甘肃中药材交易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建中药材供应链。
影响四,互联网+”医疗供应链金融将会成为下一个非常重要的切入口。
一票制并不意味着回款周期的缩短,这是可以相当确定的一点。在医疗供应链中,各类机构和企业的由于议价能力不同,回款周期较长,应收账款巨大,亟需各方资本的参与,供应链金融应势而起。如京东医药药京采官网信息显示,京东医药可为采购商提供“白条”金融服务。“药白条”资料称,药品采购专享先下单后付款,最高额度为50万,30天内免息。
零库存依托强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上海金山区政府背书,与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,自建供应链金融平台,为医械汇上下游成员企业、零库存合伙人提供融资、投资等金融服务。
第一是回款难题。如果所有结算跳出商业公司的垫付,公立医院的延时,仅仅对准医保结算中心。如何及时且足额垫付,恐怕需要很大的现金池和很强的执行能力。第二,一票制的求同存异。我国幅员辽阔,各省医疗市场水准不一。单纯寄希望于统一的一票制政策,试图解决全国问题,肯定不现实。如何契合基层现实,要看各地落地政策。总之,一票制的推行已经板上钉钉,降本增效成为现阶段第一要务。政策预留的空白期越来越短,转型已经在路上。